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未来十年,“灵活用工”将进入爆发期
灵活用工区别于固定全职用工,是企业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灵活地按需雇佣人才、企业与人才不建立正式的全职劳动关系的全新用工模式。此种人力资源按照需求随时使用,随时停止。模式更为灵活,不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也不需要复杂的入离职流程,企业节省了成本,人才价值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近两年在互联网大环境的冲击下,“灵活用工”渐渐成为众多如服务、餐饮、新零售、互联网企业等行业的新型用工模式。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用工”模式,使得企业可以更地进行人员管理,从而节省企业运营及人力成本。在尝试到了“灵活用工”模式带来的红利之后,更多企业选择了该用工模式,推动了“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
本报告来自36氪多次报道的“兼职猫”,通过采取分析自身平台资源、线上问卷调查、线下门店走访等多种方式在全国34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共计调研36127人,其中零工求职者21843人,零工招聘方14284人。enjoy~
一、“灵活用工”环境趋势
1. 国际环境
数据参考(CIETT调查报告)
2017年,从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灵活用工”环境对比中可以得出:日本的“灵活用工”雇佣模式已经十分成熟,“灵活用工”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占比已到42%,美国紧随其后,占比32%。而的“灵活用工”的构成仅占到人力资源行业的9%,与日本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
“灵活用工”的用工模式在发达国家占人力资源行业重要比重的主要原因有:1、发达国家在国家发展中侧主要点逐渐从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转变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2、在服务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服务业类型的劳动人口。因此随着人力资源技术的不断深化,发达国家“灵活用工”的用工模式逐渐发展,终成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体量大的细分行业。
2. 我国2013-2017灵活用工复合增长趋势
数据参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17)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在“灵活用工”雇佣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2013-2017我国“灵活用工”复合增长趋势曲线图可以看出,过去5年间,我国“灵活用工”雇佣方面有增长加快的趋势,成长态势良好。在2015-2017年3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走势上升明显。
3. 2016-2025灵活用工行业收入规模走势预测(单位:千亿、%)
随着需求的日益提升,我国“灵活用工”行业收入规模逐年走高,按照复合增长走势将呈“J”型指数型增长。预测到2025年,整个灵活用工行业收入规模将达到120.4千亿,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二、我国“灵活用工“人群分析
1. 2013-2017年灵活用工种类占比走势对比
我国“灵活用工”人群种类大致分为3种,即兼职、自由职业者和合同工3类,具体来说:
“兼职”:是指在兼职人员在不脱离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工作时间较为灵活。兼职人员为第三方提供体力或脑力劳动支出,与企业是一种利益关系。
“自由职业者”一般为脑力劳动者(作家、编辑、会计等)或专业技能服务提供者,不隶属于任何组织,不向任何雇主作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自由职业者自由度较高。
“合同工”是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较为固定。
2013-2017年5年间,得益于众多共享技能型平台的产生,自由职业者的种类不断丰富,出现更多新职业诸如主播、家庭厨师等职业类型,使得自由职业者的占比不断走高。2017年自由职业者在灵活用工种类中的占比已超过20%。兼职类用工方式由于各类互联网兼职平台的产生,兼职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兼职人员查找兼职信息更加方便。同时兼职人员从事兼职的门槛较低,容易进行,因此兼职类用工方式在灵活用工中保持30%左右的比例。合同工工作时间较长、薪资较低、自由度较低,同时2014年开始实行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进行了三性(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岗位、10%派遣比例的限制降低了企业采用劳务派遣合同用工的兴趣,原有超比例的派遣工也被迫改变用工形式,因此近年来合同工占比渐渐有下降的趋势。
2. 零工人群画像
1)性别分布
在“灵活用工”三大类工种中,兼职类工种以女性兼职居多,原因在于兼职的主要岗位以都市服务业提供的兼职岗位为主,针对服务业女性有稍微的优势;
而在自由职业者中,由于男性在专业技能上表现的更为精湛,导致在许多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上,男性自由职业者比女性自由职业者在整体占比上高出16%;
合同工岗位大多为劳动力或者基础脑力输出的岗位,在此类岗位中,对体力要求较高,因此男性合同工会在整体合同工岗位上比女性合同工高出12%的比例;
2)地域分布
华东的地区城市较之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服务水平要超出不少,其中江浙沪皖鲁五省地区作为华东主要标杆性区域,其城市化进程在全国范围内较为,因此华东地区零工占比高。华中地区豫鄂湘赣地区属于工业化较为集中的城市,以劳动力输出以及基础脑力输出为代表的合同工需求量较大,因此华中零工占比较之华南有略微的优势;东北与西北在各类“灵活用工”用工中属于较为落后的地区,以劳动力人口输出为主,占比较低。
3)年龄分布
合同工多属于基层岗位,以18-24岁的人员为主;而在自由职业者中,由于对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25-34岁的人员占较大部分;而兼职的主力群体为在校大学生,所以18-24岁的人员占比更大;
4)学历分布
自由职业者由于对技能要求较高,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因此自由职业者的人均学历水平更高。同时自由职业者中通过专业技能输出的不在少数,包括专业技工、自由司机等,因此高职及中专所占比重也不低;
而在合同工一项中,大多数岗位属于基础劳动力输出型岗位以及基层脑力劳动岗位,故而在学历方面要求度并不高;
兼职群体的学历本科/大专占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兼职的助力群体为在校大学生,故而兼职学历在整体的学历比重上较之自由职业者更高。
3. 2016-2017年我国灵活用工薪资水平分类对比
2017年同比2016年,用工市场对于零工的需求提升,整体薪资水平待遇也呈现上涨态势,其中自由职业者涨幅较为明显。2017年我国“灵活用工”种类中,自由职业者以技能型服务类日薪为主,超越其他用工类型的日薪,平均日薪突破300元。合同工以及大部分兼职岗位偏向体力劳动,整体的日薪水平相接近。这也是灵活用工技能型零工与体力型零工的薪资分水岭。
4. 2017年灵活用工种类工时对比
图表显示,合同工虽也属于灵活用工,但在工作时长上受合同约束,与全职员工工作时长相同,只是天数上更为灵活。接受调查的大部分自由职业者每天的工作时长并不固定,自由度在灵活用工种类中是高的。因兼职岗位种类的多样性,平均时长也比一般全职员工8个小时要少得多,因此兼职的性质则介于两者之间。
5. 2017年灵活用工分类需求走势
灵活用工分类中,每年6.7月份为兼职找工作的高峰期,主要原因在于,在校大学生在兼职中占大部分,暑假为其提供了闲暇时间从事兼职,兼职需求集中上涨。在春秋两个开学季亦出现次高峰,是兼职求职需求的较高点。合同工方面,“金三银四”为需求突长期,到7月到达高峰,下半年逐渐回缓,增降幅明显。自由职业者方面,全年需求无较大的增降幅,年初年末需求走低。
6. 2017年零工人群零工原因
在调查中,赚取报酬、打发时间和锻炼自身成为很多人选择打零工的原因,其中占比大的还是赚取报酬,大大超过了打发时间,选择占比达到68.5%。不少人把零工报酬列为收入来源。
7 . 零工人群面临的问题
在进行“灵活工作”的过程中,困扰大部分人的问题还是工作信息的真实性,占比54.7%,其次是个人保障,由于“灵活用工”不能像全职员工一样购买五险一金,给个人保障带来隐患,因此零工人群特别是自由职业者,对于社保问题更为关注。
三、“灵活用工”雇佣人群分析
1. “灵活用工”雇佣人群画像
1) 地域分布
2) 年龄分布
3) 行业分布
在“灵活用工”招聘中,互联网行业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比传统实业企业需求更大。其中,绝大部分为互联网泛娱乐、技能性服务提供平台,这部分平台对于适合平台调性的人员需求量非常大,其通过打造平台的KOL,来吸引关注获取流量,平台与零工人员之间并无肯定的附属关系,自由度高,这也是近年来雇佣需求的一大变动。其次文化传媒由于其行业特性,在演唱会、展会、路演等项目上对于临时人员的需求量大,所占比例近17%。
2. 2017雇佣方用工频率/月
3. 2017年灵活用工市场招聘需求走势
我国灵活用工市场每年的高峰期集聚在寒暑假,从5,6月份开始,雇佣方开始为假日零促、工厂用工进行筹备,需求量上涨。另一高峰期则在年末,由于临近春节全职工提前回家,企业需要提前对人手进行生产线替补以及门店促销替补,从而增加零工人员需求。
4. 2017年零工雇佣方雇佣零工原因
目前我国雇佣方对于零工人群的雇佣需求主要还是偏向于阶段性项目的人手增补、平台阶段发展所需以及服务业、餐饮业淡旺季的人员补位。
5.零工雇佣方招聘渠道占比
2017年雇佣方招聘兼职的形式多以互联网渠道为主,同时移动端的轻便快速,已经培养起雇佣方的使用习惯,因此移动端APP的使用比例已超过网页端。而对于需要大量零工的企业依然会选择将招聘立项外包给招聘平台或者人力资源公司,虽然增加了招聘成本,但节省了招聘时间,保证了招聘效果。
结语
根据此次“灵活用工”生态的调查研究,得出目前“灵活用工”生态规模已经逐渐形成,产业结构变革正带来用工方式根本性变化的结论。“灵活用工”的用工模式为企业带来更低的用工成本和更高的产能效率,未来十年将进入一个“爆发期”,这也将带来我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近20年的快速成长期。
随着市场环境的培养,企业在人力运用方面越来越精打细算,人力成本的把控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中重要的一环。多样化的平台为求职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工作选择,朝九晚五不再是求职者的选择。信息间的直接触达降低了以往工作招聘的时间成本,雨后春笋般的各类应用平台也将成为许多人技能变现、劳力变现的舞台。